
品牌设计的商业价值探讨,是否真的有必要?
试着想象一家没有任何品牌的公司。除了卖的东西,也许还有卖东西的人,没有别的形象。你能做到吗?如今,这当然很难。在这篇文章中,我们将探讨品牌是否真的有必要,而且,这是否是一个好主意。这些挑衅性的问题在平面设计界可能是禁忌,但它们仍然值得思考。事实上,正如我们将看到的,今天的公司似乎完全不感兴趣,甚至反对人为的品牌和视觉识别建设。有的大,有的小;有的甚至是平面设计工作室!但在我们开始之前,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思路的背景。 logo号宣言 记者内奥米·克莱因在1999年出版的《logo号:乔纳森·迪和华而不实经济学的图像》一书中批评了品牌实践。 为了简单起见,我们假设这场辩论始于Naomi Klein 1999年的畅销书logo号的出版,在这本书中,加拿大记者尖锐地指出,对品牌的强调已经失控,对社会甚至公司本身都不利。 具体来说,她提到的现象是,公司开始把自己标榜为抽象概念的提供者,而不是物质商品的提供者。例如:星巴克不卖咖啡,而是卖咖啡空间。耐克举着“just do it ”的旗号,推销的是自信,而不是运动鞋。 随着这些活动似乎被证明是成功的,公司的广告和设计预算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开始膨胀,突然间,人们发现这些利益驱动的实体争先恐后地赞助文化活动和社会事业,试图进一步使自己与他们本应销售的理念保持一致。有一段时间,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场胜利。 旧金山联合广场。品牌已经完全占据了公共领域,甚至进入了以前没有品牌的领域,如学校和博物馆。图片由鲁珀特甘泽。 克莱恩揭露了几个不利因素。其一,过度的企业品牌化剥夺了人们真正的公共领域。另一方面,增加的广告预算要求公司削减其他地方的成本,通常以工人阶级雇员或合同工为代价。 然而,即便是对企业本身而言,克莱恩也指出了过度品牌化的一些风险和弊端。一是,无论你的创意团队多么天才,你都不能把水变成酒。耐克可能会让顾客相信他们买的是自信,但到最后,顾客将只剩下一双运动鞋。你提出的概念越崇高,最终的失望可能就越严重。 一个典型的星巴克广告:使用再生纸外观,强调“关怀”一词,该公司首先将自己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,其次才是其实际产品,咖啡;利瑟兰的形象。 尽管克莱恩的书无疑开创了一个对品牌重新怀疑和自我意识的时代,但在企业领域似乎没有太大变化。再看看苹果吧,它继续销售进步主义、创造力、自由思考和创新等宏伟概念,而不是仅仅将电脑和手机作为物质产品,同时不断因其在中国工厂的劳动实践而受到抨击。 然而,创业世界可能是另一个故事。精干的互联网公司似乎已经接受了克莱恩的观点,因为它们根本没有复杂品牌战略的预算。事实上,在谷歌创业园区的一次演讲中,设计巨头Wolff Olins的Ije Nwokorie和Melissa Andrada主张回到品牌是产品的时代,而不是一套诱人但不相关的概念。nwokorie说,至少品牌应该从产品本身“收获”。 在这篇博客文章中,品牌策略师彼得汤普森(peter j.thompson)讨论了wolff olins的ije nwokorie(见上图)关于“精益品牌”的要点。 3个伟大的品牌-没有品牌?